BT183    《圣教序》  规格:120x30CM    每套7幅


《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行书而成。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建。行书。30行,行83~88字不等。《金石萃编》载: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文共三十行。现藏西安碑林。王氏书迹大都赖此以传,故为历代书家所重。《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

怀仁是长安弘福寺僧,能文工书,受诸寺委托,借内府王羲之书迹,煞费苦心,历时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遂使“逸少真迹,咸萃其中”。碑文选自王书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当然这种集字的做法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如重复的字较少变化,偏旁拼合的字结体缺少呼应。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书或其它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出现,如僧大雅集《兴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译金刚经》等均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圣教序》最为成功。

传世宋拓有墨皇本,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明代刘正宗藏本,现藏陕西博物馆;1972年在西安碑林石缝间发现整幅宋拓本;其他还有郭尚先藏本等;均有影印本行世。


王羲之“复生”写《圣教序》
到过西安碑林的人都会被碑林里面琳琅满目、各具风采的碑刻所吸引。特别是里面有一《圣教序》刻石,书法遒劲多姿,富于变化,吸引着不少游人。但细心的人一定会注意到,唐朝皇帝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所撰的序文,竟然是晋朝王羲之所写的书法!这王羲之怎么能从晋朝死而复生跑到二百多年后的唐朝去写这《大唐三藏圣教序》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唐朝时长安(今西安)有一间弘福寺,里面有一个叫怀仁的和尚。他为皇帝亲自为玄奘大师写序而感到非常高兴,加上他对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十分仰慕,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把两者结合起来。他用集字的方法,从唐朝内府所藏的王羲之遗墨中找出了《圣教序》中用到的所有字,花了20多年的时间,用灯影缩小放大、勾摹廓填等方法,集王羲之的字而成王体《圣教序》。全文共30行,每行83字至88字不等,共1902字。

  《圣教序》风格瘦硬,古朴高雅,剪裁得体,结构多姿,浑然天成。该帖虽是集字,但由于怀仁和尚书法功力甚深,看后毫无拼凑之感;帖中之字大部分以行书为主,虽其中杂有少量的楷书和草书,但整体感觉极为和谐,也因此产生了一种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