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173   《大盂鼎》   规格:70x70CM    每套1幅

大盂鼎,101.9釐米,口徑 77.8釐米。圓形,立耳,深腹,三柱足,頸及足上部飾獸面紋。為康王時貴族盂所作的祭器。傳為清代道光初年於陝西岐山禮村出土。

大盂鼎造型雄渾,工藝精湛。其內壁鑄有銘文 19 291 ,記述康王命盂管理兵戎,並賜給香酒、命服、車馬及1700余名奴隸之事,為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重要史料。原器出土之初,為岐山豪紳宋金鑒所有。後因家道中落,此鼎被其後人以七百兩銀子轉讓到西安。後來,又曾一度為左宗棠所有,數年後為答謝潘祖蔭的厚恩,左宗棠以此鼎相贈。此後,大盂鼎便成為潘家的傳世之寶,供于蘇州潘家大堂。一九五二年由潘氏後人獻給國家,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銘文載康王向盂敍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國經驗。認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業績立國,主要是由於其臣屬從不酗酒,每逢祭祀,認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國教訓就在於沉迷於酒。由此告誡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輔佐王室,並賜盂命服、車馬、酒與邦司、人鬲等。盂在銘文中說明作此鼎也是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大盂鼎銘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與臣屬關係的重要史料,一向為史學家所重視。

  大盂鼎又稱盂鼎,之所以冠以""是為了區別於小盂鼎。這兩個鼎同出,但小盂鼎原器已失,僅存銘文拓本。

大盂鼎銘文白話譯文:
  九月王在宗周冊命盂。王這樣說:"偉大英明的文王承受了上天佑助的重大使命。到了武王,繼承文王建立了周國。排除了那個奸惡,普遍地保有了四方土地,長久地治理著百姓。辦事的人在舉行飲酒禮的儀式上,沒人敢喝醉,在舉行柴、烝一類的祭祀上也不敢醉酒。所以天帝以慈愛之心給以庇護,大力保佑先王,廣有天下。我聽說殷朝喪失了上天所賜予的大命,是因為殷朝從遠方諸侯到朝廷內的大小官員,都經常酗酒,所以喪失了天下。你年幼時就繼承了先輩的顯要職位,我曾讓你就讀於我的貴胄小學,你不能背離我,而要輔佐我。現在我要效法文王的政令和德行,猶如文王一樣任命兩三個執政大臣來任命你,你要恭敬地協調綱紀,勤勉地早晚入諫,進行祭祀,奔走于王事,敬畏上天的威嚴。"王說:"命你盂,一定要效法你的先祖南公,"王說:"盂,你要輔助我主管軍隊,勤勉而及時地處理賞罰獄訟案件,從早到晚都應輔佐我治理四方,協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賞賜給你一卣香酒、頭巾、蔽膝、木底鞋、車、馬;賜給你先祖南公的旗幟,用以巡狩,賜給你邦國的官員四名,人眾自馭手至庶人六百五十九人;"賜給你異族的王臣十三名,夷眾一千零五十人,要儘量讓這些人在他們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勞動。"王說:"盂,你要恭謹地對待你的職事,不得違抗我的命令。"盂頌揚王的美德,製作了紀念先祖南公的寶鼎,時在康王在位第二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