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144 《散氏盘》 规格:120x30CM 每套2幅
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的西周重器散氏盘,与毛公鼎一样,均以其长篇铭文和精美的书法著称于世。散氏盘的铭文共19行,每行19字,其中除有几个字已锈蚀不可辨认外,实能认出者为357字。内容是一篇涉及西周中晚期诸侯国之间围绕土地分配问题发生的一场公案,十分有意思。
铭文上说,关中畿内的、散二国,边界相连,人屡次侵犯散国的边界,掠夺土地和财物。散人向周王告状,后来在周王的调解下,人不得已,同意以田园二区作为对散人的赔偿,并且发誓将田交付散人后,永不毁约,否则就照田价付罚金,并通知其他各国与人断绝交往。这场官司中还具体规定了这两块赔田的区域、疆界,并由两国共同派官吏勘定后交接。周王还派一个叫仲农的史正(官名)到场作证,仲农完成使命后,遂将新界地图交与人,并留下左券。在这种情况下,散人鉴于人平素的行为,仍是不放心,怕他们毁约,于是就把这场官司的全过程及人的誓约铸在铜盘上,作为永久的证据,以防不测。 这场有趣的官司,不知事后人践约了没有,重要的是被后人看出了历史的破绽———你周王室不是实行井田制吗?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吗?那么为什么现在可以实行有条件的转让了呢?这说明西周晚期井田制度的动摇及其王室权力的削弱,是整个社会制度开始动摇的重要信号。这就是今天看散氏盘的历史价值所在,十分难能可贵。 据后来的学者们考证,散氏盘为周厉王时物。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又进一步考证,国疆界相当于现在陕西及武功一带,散国的疆界相当于大散关、大散岭以东陈仓一带,散氏盘的出土地点当在散国地界之内。 散氏盘于乾隆中叶出土,为江南一位收藏家购得,长期存放在扬州。著名学者阮元考证后,将其定名为“散氏盘”,“散氏盘”遂名扬天下。当时的拓本价格已十分高昂,官府中达官贵人及外国人一直垂涎不止。后来藏家又将其翻砂复制两件,其中一件卖给了日本人,真器仍在扬州。 |